物件的擺放不只是一種視覺的藝術,更是一種溝通的藝術
我們睜眼所見的周遭世界,由各種不同的物件組合而成,它們的組合及擺放方式述說著不同的故事。
你是否接收到這些物件試圖傳達的訊息?──服飾店櫥窗中的新衣說:買我買我!
你可以如何解讀這些物件的擺放?──同事的桌子這麼亂,真的忙還是假裝忙啊?
當我們透過擺放物件作為傳達訊息的媒介,到底用了什麼原則和技巧?就算是專業的視覺設計師,也回答不出來。巧妙的是,無論是設計師或觀看者都能輕易分辨出,某組擺放是否成功傳達出訊息。這其中的關鍵到底是什麼?
身兼藝術家、建築師、設計師的前衛怪咖李歐納認為,物件擺放如同語言,兩者皆是溝通的媒介,而物件擺放進行的是「視覺溝通」,並與語言一樣,擁有一套「溝通系統」。所有溝通行為都帶有「傳達訊息」的目的,溝通者或多或少都在「說服」溝通的對象,這時,語言技巧中的「修辭法」呼之欲出。
「修辭」是一種透過說話技巧達成特定目的的能力及技巧,源自於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臘城邦。李歐納將語言的修辭轉化為視覺的修辭,並進一步建構起一套「物件擺放的修辭」。接著,我們透過藝術家的畫作──畫布上的物件擺放,並運用這些修辭原則,輪番解讀每一組不同的擺放分別透露出什麼訊息,如同一場場深入的美學鑑賞,又像一回回有趣懸疑的偵探推理或想像力練習。
作者介紹 李歐納.科仁
藝術家、建築師、作家,居住於美國舊金山及日本東京。UCLA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,唯一的建築作品是17歲時蓋的一間茶屋;70年代著名前衛圖像雜誌WET: The Magazine of Gourmet Bathing創辦人,曾出版多本美學相關書籍,如《Wabi-Sabi:給設計師、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》、《重返Wabi-Sabi:給日式生活愛好者的美學思考》、《如何耙草》(How to Rake Leaves)、《石與沙的花園》(Gardens of Gravel and Sand);日本雜誌BRUTUS專欄作家,專欄名稱為〈李歐納博士的文化人類學導引〉。
出生於法國波爾多(Bordeaux),一九七九年後移居義大利米蘭。一九八七年以前從事設計,並創辦設計團隊Memphis,設計作品包含織品、家具及物件。一九八七年之後,她決定以繪畫,特別是靜物畫為主要工作,亦即在畫布上陳設物件。
譯者 藍曉鹿
曾任出版社編輯,現專職寫作、翻譯,譯作《別把自己作小了!》、《暗流長征》、《靜水深流》、《藝術與設計入門》、《記憶快易通》、《贏在社群網站》(合譯)等。
商品評價
目前沒有評價。